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目前,在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由于国内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想要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几十年的时间。
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我国制造业状况、所存短板以及转型升级重点等话题展开了热议。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在本次产业革命的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基本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有些方面我们可能还具有优势,一旦这些先进的智能科技与中国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结合,就为中国制造业补齐短板、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全新的‘起跳板’。”
苗主任认为,其实这几年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不过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稍显薄弱,一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风险依旧存在,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得过早、过快,将带来产业安全隐患,削弱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尽管我国仍然是消费品和工业产品的生产大国,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仅略高于四分之一。“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苗圩认为,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还有很多,除了市场准入限制等因素,企业税费负担也依然较重,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亟待加强;但我国制造能力不强,关键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针对制造业目前的问题和短板,建议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兴产业领域、跨学科前沿领域的人才队伍。
此外,我们应该加快建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教育“强基计划”,培养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人才,要贯通“技术工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成长通道和发展路径,让从业人员有出路、有奔头。
加强战略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十四五”规划纳入了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神经科学和航空航天等七个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战略领域,要求发展这些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并重申了中国提高大飞机研发、机器人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愿望。
到目前为止,中国制造的民用飞机,大部分仍使用外国发动机技术。“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列出推动C919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推进与C919配套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长江CJ1000产品研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商飞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表示,中国的C919飞机有望在2021年底获得适航证,并向客户交付首架飞机。目前东方航空(600115,股吧)已经签署并确认一项购买5架C919喷气式客机订单。
“在大飞机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很好的技术,也把上顶级的供应商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吴光辉表示,“同时我们也注重国内产业的培育,我们通过大飞机项目成立了16个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都为我们大飞机提供相应的设备和产品。”但他承认,C919飞机只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个大型飞机,要对标上大型的和先进的制造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先进科技与制造业结合
芯片等电子产品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成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驱动的发展中,各国争夺制高点的关键领域,这些零部件技术为智能手机、计算机、电信设备以及下一代电子产品提供支撑。自2006年我国部署集成电路重大专项科技以来,我国在集成电路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技术得到了快速推进,自主研发的芯片已经在北斗卫星、超级计算机和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今年的两会上,在谈到如何看待芯片“卡脖子”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梅表示:“半导体行业是一个人才、资金、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迭代快速,也是化竞争的产业,目前我们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需要加大加快投入力度。”
周玉梅相信,在举国体制的优势下,我国在关键“卡脖子”问题上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中国的芯片设计企业已经采用进的工艺设计,实现了麒麟芯片的制造,中国的芯片制造企业、芯片分装企业已经进入同行业的前十。”周玉梅说道,“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 ‘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23.4%,过去5年,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制造产品领域角度看,抓住未来需求的领域是核心方向,例如大健康、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电子消费品等。”他进一步说,“从价值链环节来看,紧扣研发,特别是工艺研发和母机(制造机器的机器)是核心;设备装备制造也是需要重点攻克的领域。”